行動資料修改
請輸入指導老師EMAIL
×
分享  :  
當我們同在一起-打造共融友愛的學習環境
花蓮縣 / 花蓮縣北昌國小
弱勢關懷
指導老師 :   黃詩婷  
學校名稱 :   花蓮縣北昌國小  
執行時間 :   2024/10/20 - 2025/04/30
希望力 Hope
「老師,這個新同學跟我們有點不一樣欸!」
班上來了一位「巴基斯坦」籍的轉學生,看起來膚色、五官和語言都跟大家很不一樣,班上孩子對巴基斯坦這個陌生國度和新同學充滿好奇。但是班上的師生對於這位新同學都有一個共同的信念,就是希望新同學能喜歡臺灣、喜歡學校更喜歡我們的班級,因此孩子們主動在班會上討需要做一點什麼,協助新同學融入我們的生活。除此以外,老師進行第一次訪談,理解孩子們的情緒,對這個陌生國度的新同學為什麼有緊張的感覺?希望經過相處,彼此能在自己原有的生活圈中,互相適應對方的文化和語言,拓展眼界。期待雙方孩子對於不同國籍的人,懷抱著一個包容友善的心,進而達到共好的願景。
超越力 Exceed
「不同的文化是人類的寶藏,讓我們在共融中互相學習。」— 瓊•巴斯金(Joan Baez)
1.表達友善是友誼的開始,為此全班合作製作歡迎海報,合唱耳熟能詳的歡迎歌,讓新同學感受台灣孩子的熱情友善。
2.理解不同的文化,孩子對於新同學來做陌生的國度與宗教文化充滿疑惑,特此進行了四次文化交流的時間:
(1)導師收集資料,介紹新同學的宗教信仰,以及和穆斯林相處需要尊重的事項。
(2)新同學對自己和家鄉的自我介紹。
(3)邀請新同學的爸爸更深入的介紹巴基斯坦的風土民情、文化和特殊節慶。
(4)邀請新同學的媽媽來班級講述繪本。
3.協助新同學融入班級,安排英語能力較好的小幫手,協助新同學認識校園、科任教室⋯⋯等。
4.老師進行第二次的訪談,期待經過四次文化交流的時間,孩子對外籍生不再感到陌生。
救援力 Rescue
1.讓善的種子,遍地開花,藉由對班級孩子宣導認識新同學的家鄉和穆斯林文化,讓孩子將新知帶回家裡分享,以及在校園中就可以擔任友善大使,介紹新同學給校園師生認識。
2.打破語言隔閡是重點,在教學環境中儘量呈現雙語教學之外,加速協助新同學適應新環境的慣用語言是關鍵:
(1)安排班級小天使,陪伴新同學練習科室常用的國語,例如:我可以去找護士阿姨嗎?
(2)華語外加課程的安排,輔導室協助申請教育部華語師資,利用寒假及學期中每天放學後一節課練習華語。
(3)營造班級氣氛,讓孩子能夠自然的語言交流,也許是英文、中文甚至肢體語言。
(4)校內申請Ipad,當作學習輔具,即時翻譯的軟體,讓孩子間互動溝通無困難。
3.協助外籍生融入校園生活及節慶文化,適應台灣生活,拉近距離。
(1)校內聖誕節布置活動
(2)過年的相關活動
(3)第76號地震及防災演練
(4)兒童節慶祝活動
4.老師進行第三次訪談,訪問孩子們平日和外籍生互動狀態。
克服力 Overcome
「只有當我們彼此接納,才能創造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安吉拉•默克爾(Angela Merkel)
因為網際網路和便利交通,世界儼然已經縮小距離,成為真正的一個地球村。唯有尊重彼此,共同合作,才能讓我們的生活更加和諧,正向發展。藉由接待外籍生訓練孩子們溝通協調和關懷的能力,將內化成為他們與人相處的技能。
經過這半年的相處與學習,不僅外籍生逐漸融入學校生活,華語學習也持續進步當中,不再這麼拘謹,開始出現了小男生應該要有的調皮搗蛋,喜歡對同學做鬼臉、開玩笑以及上課傳紙條……,而我們班的孩子學習到尊重並用開放且有禮貌的態度去欣賞各種不一樣,藉此互相學習、互相進步,創造一個更團結美好的班級。
(1)透過作文教學,將所有學習與體悟串成文章。
(2)延伸至生活,推及他人,也能做到尊重與包容。
(3)觀察下課後的互動,珍惜相處時間。
(4)進行第四次的訪談,孩子真心話時間。